情緒健康親子四步曲:E-B.M.I.
B.M.I.「身體質量指數 (Body Mass Index)」是一項協助量度我們身體健康水平的指標。而在情緒健康方面,「E-B.M.I.」就是家長引導幼兒健康地表達和處理自己情緒的四個引子:
E:Expression 情緒表達
家長需要明白,要讓幼兒有正面的情緒健康發展,「收埋」情緒並非上策,適當、有節制地表達,可讓幼兒更有效地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。因此,家長不妨多鼓勵幼兒以說話命名自己的感受 (「我覺得憤怒!」),並耐心聆聽及帶領幼兒指出有關情緒的起因,之後才慢慢引導幼兒採用有關的情緒調控方法。
B:Belief 情緒信念
原來我們對於「情緒可否改變」的信念,會影響自己情緒管理的能力!家長除了要引導幼兒建立「自己有能力令自己開心」的信念,自己也要身體力行,讓幼兒從家長的日常生活表現中明白「情緒可變好」的道理。這樣,幼兒將會更樂意採用不同的情緒調節方法去幫助自己。
M:Modeling 技巧模仿
所有人均有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,包括家長。在自己感到負面情緒時,家長不用刻意迴避,或強顏歡笑,而可以在幼兒面前展示有關情緒調節的技巧 (如:深呼吸、數數字、飲杯水)。此外,家長亦不妨抽空教導幼兒情緒處理的技巧,並引導幼兒作實習模仿,從而學習拿捏箇中技巧。每當幼兒情緒爆發時,家長可以培伴在旁示範,引導幼兒採用練習過的技巧。
I:”If… then…” 「如果」計劃
除了實際練習,親子活動之中也可選擇進行「想像實習」。即是協助幼兒想像身處在有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爆發的情境,例如:「如果老師沒有揀選我答問題,今次我可以細聲地於座位說出自己的答案,然後等待下一次機會。」一般來說,經過「想像實習」這種處理方法,往後日子幼兒將更樂於採用。
參考文獻:
Cole, P. M., Dennis, T. A., Smith-Simon, K. E., & Cohen, L. H. (2008). Preschoolers’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understanding: Relations with emotion socialization and child self-regulation. Social Development, 18, 324-352.
Gollwitzer, P. M. (1999).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: Strong effects of simple plans. American Psychologist, 54, 493-503.
Rothbart, M. K., Sheese, B. E., Rueda, M. R., & Posner, M. I. (2011). Developing mechanisms of self-regulation in early life. Emotion Review, 3, 207-21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