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研究結果發現抑制衝動與社交情緒表現有明顯關係,即是抑制能力較好的幼兒會有較佳的社交技巧和較少的內化行為,例如焦慮、內向退縮和身心問題等 (Rhoades, Greenberg, & Domitrovich, 2009)。

於八十年代,美國心理學教授Mischel、Shoda 和Rodriguez (1989) 向幼稚園學童進行了一項測試:研究人員會給受測的幼兒一粒棉花糖,並著他需要單獨留在房間內,告訴他:「我會離開房間15分鐘,如果這段期間內你沒有把棉花糖吃掉,我回來就再給你一粒(誘因)。」這項追蹤研究發現當初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幼兒,長大後無論是學業、經濟、健康、甚至人際關係的成就都比較高。研究人員也發現如果分散幼兒對棉花糖的注意力,或提議幼兒想想一些棉花糖的抽象特徵,例如其形狀和大小,而不要去想其味道時,他們可以等待得更久。

在幼兒階段,他們的小腦袋還在發展,抑制衝動的機制要待成年期才趨成熟。老師們可試想一些班上幼兒需要學習抑制衝動、學習等候的事情,並分析這些事情的誘因,從而設計一個課堂活動,看看幼兒如何從體驗抑制衝動來延遲滿足 (Delay gratification)。
 

參考文獻:
Mischel, W., Shoda, Y., & Rodriguez, M. L. (1989).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children. Science, 244, 933-938.

Rhoades, B. L., Greenberg, M. T., & Domitrovich, C. E. (2009). The contribution of inhibitory control to preschoolers’ social-emotional competence.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, 30, 310-3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