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助幼兒過渡的策略
甚麼是過渡策略?
當幼兒需要從一種活動轉換到另一種活動,或是從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地點,幼兒就需要「過渡」。過渡策略是指成人在幼兒轉換活動或轉移地點之前或期間,給予指令、展示物件或進行活動,提示幼兒將會進行甚麼活動或前往甚麼地點,或提示幼兒在過渡時可以做甚麼,從而幫助幼兒快捷順利地過渡。
為甚麼要使用過渡策略?
部分幼兒在過渡時可能會遇到困難:他們可能不明白之前的活動已經結束、不想停止自己喜歡或還未完成的活動、或不想進行下一個活動。所以,這些幼兒可能會出現負面情緒,甚至出現破壞行為。過渡策略為幼兒提供心理準備和行為指引,既能強化執行功能,又能促進自我調節,可謂是一舉數得!
過渡策略有甚麼分類?
過渡策略可以通過語言提示、聽覺提示和視覺提示等方式來呈現。
- 語言提示
在活動或過渡期間,很多老師都會使用語言來引導幼兒。例如,老師可以在過渡前提醒幼兒說:「我們兩分鐘後就開始收拾玩具了」、「我們之後會到音樂室玩遊戲」。老師亦可以在過渡時指導幼兒說:「小朋友要保持安靜」、「小朋友請快點收拾玩具」。可是,語言提示轉瞬即逝,其感官刺激亦十分有限,所以幼兒未必能夠記住語言提示,亦未必對此感到很大興趣。
- 聽覺提示
聽覺提示的種型很多,歌曲提示就是其中一種。例如,老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唱《排隊一個跟一個》,並請幼兒跟著老師排隊向前行,移去下一個活動地點。老師又可以在自選活動時間完結時播放《收拾玩具》。當幼兒聽到音樂,便知道是收拾時間,並會在音樂停止前完成任務。在進行團體活動前,老師又可以請幼兒唱《做個好朋友》,讓幼兒知道接下來的活動需要分工合作,在活動時需要與同伴融洽相處。按照過渡時間的長短,老師可以重覆播歌或唱歌,亦可以改變節奏,加強幼兒的興趣之餘,又可以調節幼兒移動或收拾的速度。
- 視覺提示
很多幼兒都需要視覺提示來獲得資訊和記住指示,因為實際的圖像可以更有效表達抽象的概念。例如,有些幼兒暫時無法理解「時間」這個看不見、摸不到的概念。若老師能夠提供沙漏或計時器,幼兒就能夠「看到」、「摸到」還有多少時間。老師也可以利用時間表,顯示課室一天的主要過渡時段,讓幼兒能夠隨時檢視即將發生的活動,理解例行活動的變化。另外,老師亦可以將《排隊一個跟一個》、《收拾玩具》和《做個好朋友》的歌詞海報貼在課室的當眼處,作為提醒幼兒遵守秩序、有首有尾、相親相愛的視覺提示。